Search


『平靜只存在於此時此刻。「等我完成這件事,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平靜」,這麼說是可笑的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『平靜只存在於此時此刻。「等我完成這件事,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平靜」,這麼說是可笑的。甚麼是「這件事」?是一張文憑?一份工作?一棟房子還是一份貸款?假如你這麼想,平靜永遠不會來臨,因為總有另外一個「這件事」在現在這件事後面。假如你此刻不能活在平靜當中,你將永遠也沒有辦法。假如你真心想獲得平靜,你必須現在馬上這麼做,否則它永遠只是個「夢想」。 一行禪師』

這次回台灣一個月,唯一值得拿出來說嘴的事情,大概就是看了幾本不錯的書。其中一本,是兩個精神科醫師朋友不約而同提到的--「是情緒糟,不是你很糟-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」。這本我看了兩次,非常推薦給受到憂鬱、焦慮及恐慌所折磨的朋友,因為這個「正念認知療法」,只要八週的練習,就可以大幅改善上述這些心理現象。這本書強調「內觀」的力量,以靜心來覺察困住自己的想法,並且把這些「想法」,當成是天空中來來去去的雲朵,或是一閃而逝的電影畫面,了解「它只是個想法,而不是我」,以一種寬容和慈悲的態度來面對情緒的來襲,最終使自己能夠自在地活在當下。

這本書中最讓我覺醒的一段,是指出很多人其實都沒有活在當下,我們不停挖掘過去的悔恨、召喚未來的憂慮,讓我們無法真實的接觸這個世界,把自己排除在豐富的生命經驗之外。以洗碗這件事為例,大部分的人只想盡快把碗洗好,好進行下一件事,或是想著待會來杯咖啡該有多好,最後我們洗完了盤子,也倒了杯咖啡,但即使正喝著咖啡,我們已經在想著下一件要做的事了,然後回過神來,發現杯子空了,「我剛剛喝了嗎?」生命就這樣一點一滴在我們的失神當中溜走了,因為我們總想到別的地方,而不是在當下,我們只想著在未來的某個時間、某個地方,「做完了某件事,我們才會快樂」,因此我們延宕了快樂,而不向現有的體驗敞開,對任何一個時刻來說,這似乎不是甚麼大的損失,但生命中所有失去的時刻加起來,就是失去了整個生命。

生命中經常困住自己的想法,其實就是個想法,它不是事實。但人的大腦像個自動導航系統,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,一旦痛苦情緒引發了負向的記憶,自動導航系統就會召喚過去有同樣感受的時刻。而保持「內觀」的狀態,表示有意識地關掉我們大腦慣用的自動導航模式,用完全的覺察來意識到事物在此刻的真實樣貌,把混亂的想法流看成「猶如蓮花不著水,又如日月不住空」。祝福每個朋友都能夠體驗「全然地活著」-就在此時此刻。

(附圖是阿賀野市瓢湖的蓮花,八月正是滿開的季節,十分壯觀美麗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越後姫是新潟特有的草莓品種,越後老姫是住在新潟超愛吃越後姫的台灣人
View all posts